赤壁市2022年上半年鄉村振興工作總結
索引號 : 011346509/2022-32512 文       號 : 無
主題分類: 農業、畜牧業、漁業 發布機構: 赤壁市農業農村局
名       稱: 赤壁市2022年上半年鄉村振興工作總結 發布日期: 2022年09月14日
有效性: 有效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咸寧市委一號文件精神,圍繞“兩條底線、三項重點、一個保障”重點內容,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F將上半年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推進情況
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0.01億元,同比增長7.0%;規上企業農產品加工產值92億元,同比增長25.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8元,同比增長8.8%,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守住“兩條底線”
1、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一是穩定糧油生產和保障“菜籃子”穩產保供。抓好4.5萬畝雙季稻輪作項目建設,將糧食規劃63萬畝生產面積及產量目標分解到各鄉鎮、各村,并納入鄉鎮年終考核。制定2022年雙季稻輪作項目實施方案和油菜輪作試點項目實施方案,推廣優良品種,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多措并舉擴面積、提產量。上半年穩定瓜果蔬菜播種面積25萬畝。積極推進今楚2400頭種豬聯合育種科研基地、湖北軒泰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生豬養殖基地等養殖項目。二是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54.99萬畝耕地紅線和45.8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防止耕地“非糧化”和撂荒。在新店鎮、茶庵嶺鎮等10個鄉鎮創建10個千畝以上雙季稻生產示范片,同時創建1萬畝雙季稻高產示范片,調動農戶積極性。2021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完成總工程量的90%,2022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完成兩輪現場踏勘,正在進行初步設計。三是強化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深入實施水利補短板強功能三年行動(2020-2022年),已完成2020年度任務投資4890萬元,目前2021年度任務已完成招投標,即將開工建設。選聘赤壁市級個人科技特派員177人,法人科技特派員團隊3個,每個團隊3人。開展線下科技培訓服務活動1次,培訓服務人數180余人次。
2、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一是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持月預警、季調度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共計報送預警信息7批次,錄入國網的預警信息共7067條。常態化開展入戶摸排,共排查農戶80818戶,通過集中排查新識別納入監測對象7戶24人,按風險類型落實幫扶措施96條。完善防貧保障體系,投入資金820萬元為脫貧戶和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等農村低收入戶購買“防貧?!薄氨模r”助農興農雙保險。二是鞏固拓展“兩不愁三保障”成果。今年春季資助建檔立卡脫貧學生6319人(次)372.14萬元;“雨露計劃”春季資助770人112.5萬元。2022年1-6月全市特困、低保、鄉村振興動態監測等特殊人群住院9989人次,住院醫療費總額7524.44萬元,符合醫保范圍金額6647.71萬元,醫?;鹬Ц犊傤~5912.23萬元,符合醫保住院范圍政策報銷比例達89%。家庭醫生簽約做到了應簽盡簽。繼續落實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政策,建立農村脫貧人口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農村自來水普及率100%。舉辦了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暨駐村工作隊業務培訓班。全市149名駐村第一書記、386名駐村干部扎實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發放幫扶政策清單3萬余份,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000余萬元,入戶走訪9627戶,解決實事近千件。今年上級安排我市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756萬元,安排項目43個已全部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已撥付資金983萬元。三是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全力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截至目前,脫貧人口小額貸款新增13筆48.09萬元。上半年累計有13147名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安排公益性崗位2387個,發放資金214.56萬元。24座光伏電站設置公益崗位88個,超過省定66個標準,月均工資503.86元。大力開展消費幫扶,組織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按照每人500元標準,重點采購赤壁市扶貧產品和掛點村脫貧戶的農產品。
(二)做好“三項重點”
1、推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一是做強現代化鄉村產業。打造青磚茶、特色水果、稻蝦、優質水產等農業主導產業鏈。做強做實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集團公司,推進產品精深加工,拓展營銷網絡,上半年全市茶企生產產量3.51萬噸,產值25.3億元。建設標準化獼猴桃基地500畝,為全省的獼猴桃建設樹立了全新的樣板。今年獼猴桃掛果面積達3.4萬畝,較往年增加0.4萬畝,預計產量5.1萬噸。二是做強做優農產品品牌。做強做優赤壁青磚茶和獼猴桃品牌,重點打造青磚茶產業“一個核心品牌、兩個區域市場、三個特色小鎮、四個龍頭企業”產業布局,全力推廣“赤壁青磚茶”公共品牌。加快培育“赤壁香”“谷元胚”大米品牌、“蝦醉仙”小龍蝦品牌。在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赤壁青磚茶”評估品牌價值50.36億元。趙李橋茶廠被評為中國磚茶行業唯一“中華老字號”。對我市11家磚茶企業許可使用了“赤壁青磚茶”“赤壁米磚茶”商標到國家局備案,并向省知識產權局申請使用全國統一的地理標志專用標記。積極申報“赤壁獼猴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松峰綠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俺啾谇啻u茶”成功入選2022年湖北省荊楚品牌培育工程商標品牌運用示范項目。三是拓展鄉村經濟業態。繼續完善萬畝茶園俄羅斯小鎮園景觀區建設、推進“赤壁青磚茶國家公園”建設,新建茶旅景點10個,茶旅線路4條。積極引導發展直播帶貨、微信小程序、公眾號等農村電商新業態,千方百計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張司邊村基層社新建300平方米的網絡帶貨直播間,展示當地特色農產品。開展助農興農直播帶貨公益活動,累計銷售赤壁本地農副產品8.6萬斤,組織游客開展基地鄉村采摘游20余次,直接帶動農村消費超100萬元。
2、實施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行動。一是健全鄉村建設實施機制。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目前已將村莊規劃師具體分配到各鄉鎮并負責規劃編制工作。已完成市域村莊布局規劃并確定村莊分類。開展“擦亮小城鎮”,建設美麗城鎮行動,4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正在進行前期設計。《鄂南民居建筑設計圖集》發放到8個鄉鎮并推廣使用,后續將持續推進此項工作,增強農民建房的規劃意識。二是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推進長江大保護,落實河湖庫長制,開展陸水湖、西涼湖、黃蓋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持續推進戶廁建改項目,完成2018-2020年廁改摸排整改工作,整改3657戶問題戶廁,整改率100%;完成2021年新建公廁的驗收任務。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在茶庵嶺鎮八王廟村開展農村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示范點項目。在滄湖開發區湯家咀村等6個村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鄉村生態保護和水土修復。實施赤壁市黃蓋湖流域生態環境整治項目一期EPC建設項目和柳山湖鎮團山村等水體綜合整治項目,預計今年可以完工。完成造林綠化1.2萬畝,森林撫育1萬畝,林業育苗460萬株,扎實推進全域綠化,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創建森林鄉村3個。三是提檔升級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上半年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69.18公里。已開工“三年消?!表椖繕蛄?5座,完成9座。城鄉客運一體化已實現全覆蓋,全市各鄉鎮、各行政村全面實行公交化運營。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累計完成替代電量663.05萬千瓦時,穩定運營現有18個站點59個充電樁。建立“雙減”工作長效推進機制,落實中小學“五項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減負提質。深化結對幫扶活動和聯校托管,繼續加強鄉村教師培訓、鄉村學校信息化建設和城鄉教師交流。推進醫共體建設,總院按照“市招鄉用”原則,完成了88名專業技術人才招聘,派出3名青年骨干醫師到鄉鎮分院掛職業務副院長。全市291名鄉村醫生在總院參加了兩個批次的急診救治能力培訓。上半年為68名城鄉低保婦女申報“兩癌”救助。開展“巾幗心向黨 最美展芳華”母親節活動,持續性開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們送去黨和社會的關愛,引導他們向上向善。
3、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一是完善村級自治機制。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村“兩委”換屆工作“回頭看”,組織開展全市村(社區)干部培訓班。指導187個村(社區)全面修訂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民公約,推行積分管理模式。切實抓好清廉村居建設,印發2022年度實施方案,制定赤壁市清廉村居建設工作指南,指導示范點建設,發布宣傳短視頻1條,宣傳報道10條,在趙李橋鎮蓼坪村召開現場推進會。二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創建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鎮、進校園、進企業”“戲曲進校園”“送戲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110余次。群藝館、歌舞劇團組織開展的2022年春節送文化下鄉暨“村晚”活動。開展《鄉村振興看赤壁》《走進社區看小康》《美麗鄉村行》《咱們村里的年輕人》《青春力量》等多個系列報道。三是建設平安法治鄉村。全市配齊了“一社區(村)一警(輔警)、一社區(村)一法律顧問”和村(社區)治調主任,全面推廣“紅袖章”志愿者巡邏和平安協會參與社會治理,發動多元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形成了小區“圓桌會”、“王婆婆”工作室、情暖暮陽互助社等一批赤壁基層治理品牌。在前期“雪亮工程”基礎上,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投資1.9億元對城區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增補擴容及后期大數據分析運用平臺建設,城鄉公共區域視頻全方位覆蓋。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
(三)強化“一個保障”
一是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和各部門推動鄉村振興責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上半年召開專題會議、調研督辦、聽取匯報等研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近20次,市委中心組、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組織專題和研究相關工作。建立市、鎮、村三級書記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全面壓實市級領導、市直部門、鎮村和駐村“第一書記”責任。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規范和深化支部主題黨日制度,建強農村戰斗堡壘。二是強化鄉村振興要素保障。2022年全市共統籌各級各類財政專項資金12.5億元用于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新鄉村振興多渠道資金籌集機制,在法定債務限額內發行一般債券用于支持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等領域的公益性項目。創新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因地制宜推行一事一議、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做好鄉村產業用地保障,落實“三區三線”相關工作。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赤壁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青磚茶產業研究院、黑茶檢測檢驗中心等平臺帶動作用,大力實施“智繪赤壁”“人才安居”工程。繼續實施“三支一扶”、“一村多名大學生”等計劃。三是深入推進農村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目前已在全市15個鄉鎮(街道、區)145個行政村(社區)開展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及集體土地使用權房地一體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完成個人頒證28000本,集體127本,確權頒證率達到百分之八十。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信息核對工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核對比例達95%以上。全面完成了化解村級債務工作目標任務,實現村級債務全面清零。推進宗祠“回頭看”,對我市49家登記備案的宗祠場所進一步提升轉化標準,實現轉化后的“一增一減”。加快組建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簡稱“農合聯”)。